萧红
编者按:76年前,女作家萧红在香港病逝。她的一生可谓是短命、穷困与奔波。这种凄苦的基调埋藏在她不少的作品里。萧红跟很多现代文学作家一样,都喜欢谈食物。不过别人写美食,她写的是饥饿,“睡的背很痛,肩也很痛,并且也饿了。”
萧红是一个难以定位的作家,也是“不合时宜”的作家。在全中国都在动员写抗战时,萧红还在做国民性批判,但某种意义上讲,萧红是继承了鲁迅的国民性批判的路线。她很关心小县城里的人,不过在关心他们的时候,是要写出所承载这些人的生活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小县城人人都很忙碌地活着,并且在人人都很穷的情况下,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?其实就是在生活的这片土地上,会产生一种“认命”的态度。有了此态度之后,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,就会逐渐出现了。人是多么渺小,面对任何改变,只能接受。
萧红曾对骆宾基说过一句话:“也许,每个人都是隐姓埋名的人,他们的真面目都不知道。我想,我写的那些东西,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看,但是我知道,我的绯闻,将会永远流传。”但今天,我们只聊萧红绯闻之外的二三事。
《商市街》:萧红笔下惊人的饥饿描写
现在到底跟二三十年前不一样了,如今研究萧红的学术文章可以说是汗牛充栋。不只是关于她的人生或者是一些文学史上面的一些考证,公用的一些东西,也关于一些文学理论上面的角度来分析她的作品的价值,你都很容易找到。我们今天在这里谈萧红,就不是跟大家去重复一遍大家已经说过的话,我们其实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切入她的作品。
因为她的作品是相当的丰富,例如说《萧红小说散文精选》,里面为她作序的香港的作家洛枫,就特别注意到一点,我觉得这个注意点,正好也是我看她的作品常常看到的地方,我觉得她写的非常好,就讲她的饥饿。
萧红跟很多现代中国文学作家一样,都喜欢谈食物。但是问题是萧红所写的食物跟别人完全不一样,比如说跟周作人写的茶点,跟林语堂讲的吃食完全不一样。她在写什么样的一种食物的状态呢?
她的一本文集《商市街》里面,有一篇文章叫《雪天》,她开头是这么写:
“我直直是睡了一个整天,这使我